首页 >  常识 > 

孩子学下围棋 ,家长必看篇!

2024-09-03 08:17:33

众所周知,围棋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可以锻炼孩子的沉稳、认真、镇定的性格。但是孩子们向来都是非常活泼好动的。那么哪些是孩子学习围棋必须要注意的关键呢?

1、落子无悔,没有想好不要碰棋子,不许轻易落子养成思考的习惯很多孩子在学习围棋初期,对围棋具有很强的游戏意识,这一点其实很好,对于培养兴趣非常有帮助。但是许多小朋友由于太注重玩的过程,下棋时毫不思考,或者下棋的过程中手总是在棋盒里面抓棋子,在棋盘边上玩棋子,这一点,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并且要从开始就正确引导的。这种习惯会导致小孩连招、乱下,惯性思维等非常严重的坏习惯。认真的下棋习惯是在初期养成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一些小要求,比如每步棋至少想3秒,下上去就绝对不能拿回来等等。

2、下棋坐稳坐直,切忌左顾右盼、歪坐、观棋说话等围棋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初期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对孩子的对局态度进行严格要求许多教育机构和家长在初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严肃性,在初期没有帮助孩子形成认真专注的对局态度。尤其孩子在家里一边下棋一边吃水果,和家长熟人聊天等都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在棋盘上,随着水平的提高,进步效果将越来越不明显,根据我的个人经验,习惯不好的孩子,一般只能进步到业余1段,就会遇到很严重的态度瓶颈。

3、养成标准的手势,全面的感受围棋文化很多家长不太注意孩子下棋的手势,也不注意孩子落子的习惯,更不在意孩子对于围棋文化的培养。孩子们达到业余5段还有落子姿势不标准的情况。这一个很小的手势其实会影响一个懂棋的人对于孩子的看法,认为不够高雅,习惯不好,甚至行为野蛮。

同时很多家长不太在意对孩子了解围棋文化的培养,初期学习就过于功利只在意考级升段,或者完全只注重兴趣,不关心孩子是否懂得“围棋是什么”这些都对于长期培养孩子素养,和涨棋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期来看,不能去领悟围棋文化的孩子一般达到业余3段之后就会失去兴趣,迷失方向,难以坚持,进而影响进步。

4、家长不关心

一些家长在孩子学棋初期、中期,甚至后期对于孩子学习围棋都是一个毫不关心的态度,最常见的说法是“我也不懂,让他自己学去吧”,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认识。其实孩子在学习爱好时是非常需要陪伴和认可的,孩子每一次学习之后都是有一定的表现欲的。但是如果家长表现毫不关心,不问孩子学了什么,自己也总是给孩子一种完全不懂的感觉,会让孩子慢慢失去和家长交流的兴趣,家长也无法了解孩子的情况。

5、家长关心过度

这一点体现在孩子学习一段时间过后,家长总是不停地问孩子胜负,每一秒都盯着孩子是不是在练棋。其实围棋学习是一个阶段性很强的学科。进步往往不是一朝-夕,是一段时间后的一个结果。建议家长的关心保持在月度的频率比较合适,同时再次强调不要太关注一两盘的胜负,因为完全没有意义。孩子的状态,心情,认真程度,等等非常多的因素都可能决定短期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