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河南篇)商丘必去的八大景点!

2024-09-14 08:33:20

关于-商丘

商丘市,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部,简称“商”,是豫鲁苏皖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三线城市。地处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市域面积1070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商丘市辖2个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2个功能区。市政府驻睢阳区府前路1号。截至2021年末,商丘市户籍人口1012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73万人。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重要古都城,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是“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中华始祖、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新纪元。素有“中国火文化之乡”“汉兴之地”“两宋龙潜之地”之称,是孔子的祖籍地,涌现出商汤、庄子等名人。

商丘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节点城市,京九铁路、陇海铁路与京港高铁、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在商丘交叉,310国、105国道、连霍高速、济广高速在商丘交会,构成了黄金“十字架”交通网络。商丘还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拥有商丘古城等景点。

第一:木兰祠

木兰祠,原称“木兰庙”,又名“孝烈将军祠”,俗称“孝儿祠”,位于花木兰故里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郭镇(今木兰镇),是纪念花木兰的祠堂,距京九铁路木兰站2.5公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首期挂牌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城县木兰祠在唐代就已存在,金、元、清各代均有重修。木兰祠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后经战火,祠堂被毁,幸存祠碑两通,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木兰祠对面有花木兰陵园,内有花木兰墓以及其父母墓。

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为期三天的香火大庙会,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

木兰祠景区内有花木兰祠、花木兰故居、花木兰花园、花木兰文化广场、花木兰武馆武校、花木兰陵园(包含花木兰墓、花木兰父母墓)6个景点。

木兰祠景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祠堂区、文化广场区、陵园区。木兰祠门口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戎装跃马的花木兰石雕像。祠的西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的《木兰辞》诗壁。木兰祠前,一座仿唐代庄重朴拙、高阔润朗的建筑门楼上书“木兰祠”三个大字高悬其上,这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先生题写的。

木兰祠景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祠堂区、文化广场区、陵园区。木兰祠门口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戎装跃马的花木兰石雕像。祠的西面是毛泽东主席亲笔手书的《木兰辞》诗壁。木兰祠前,一座仿唐代庄重朴拙、高阔润朗的建筑门楼上书“木兰祠”三个大字高悬其上,这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先生题写的。

左侧是一组“木兰出征”塑像。右侧则是“木兰还乡”塑像:贺元帅、刘将军、校尉均铠甲鲜明。两组塑像是依据《木兰诗》和戏剧作品构思雕塑而成。

在木兰祠里的三面墙上,是根据著名画家刘旦宅木兰从军连环画册制作的24幅大型壁画,再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和情节。

木兰祠对面是木兰陵园,木兰陵园里面原有一片开阔的水塘,塘内水已干枯,有一片漂亮的黄色野花地,绕过水塘的背后就是两座墓地,一座是木兰的父母合葬墓,另一座就是孝烈将军花木兰墓

第二:芒砀山

芒砀山,古称砀山,又称“仙女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永城芒山镇

芒砀山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面积16平方公里。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中国最大的汉墓群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由河南省地质十一队在徐山所采花岗斑岩样品,经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研究所用“全岩法”测定,芒砀山区的形成属燕山中晚期,距今0.8—1.37亿年。芒砀山主要由石灰岩、细晶岩等构成。芒砀山主峰从山顶到山前平地依次分布淡石土、灰石土、褐土性土、潮褐土、淤土。

芒砀群山为剥蚀残丘地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历史悠久,遗迹彼丰。尤其是秦汉文化遗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汉文化景区现对外开放的共四大景区:保安山王陵景区、汉兴源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园景区。

著名景点:斩蛇碑、汉高祖庙、大汉雄风、汉梁王墓群、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梁孝王寝园遗址夫子崖夫子山陈胜墓芒砀山文庙郭塔砀郡遗址张飞寨三星道观旧址文石塘御龙泉紫气岩、赤帝峰、鲁雨亭纪念馆鲁雨亭故居鲁紫铭碑林僖山

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灯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灵光幻影,被誉为“天下奇观”汉梁王墓群中柿园汉墓出土的“四神云气图”被中外专家、学者誉为“敦煌前之敦煌”,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妻李王后陵,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第三: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商丘古城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商丘古城又称归德府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开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时期修建的归德府城、北宋时期的应天府南京城、隋唐时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汉时期的梁国国都睢阳城、周朝时期的宋国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商丘古城具有八卦城、水上城、城摞城三大特点,全城外圆内方、形如古铜钱,九十三条街道形如棋盘,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内城四周城墙耸立,巍峨壮观,古城四面环水,仅有四门与外界相通,从空中看古城像建在水中一样,这种内城、城湖、城郭三位一体,保存完好的古城,堪称中国古城池的典范之作。

第四:拓城枣冢庙

枣冢庙又名东岳天齐宫,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翟楼村北。始建于西汉,重建于明朝。是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武王在此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

此道观随经战乱劫运毁坏,仍保存一定规模的建筑,经当地善信们捐资修缮,现有养老宫堂楼,玉皇殿,天齐殿,吕祖殿,圣母殿,东西阎王十殿,山门等建筑是豫东地区一处规模宏大的道观,然而与昔时相比,仅存完整庙宇的三分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三月二十九,这里都有盛大的古庙会。

枣冢庙始建于西汉时期,据庙内代碑文记载:“为纪念商末之名将黄飞虎弃暗投明助王伐纣有功而建,黄飞虎死后被谥封为“东岳天齐大生仁元圣帝”而镇守东岳”,掌管人间生死、贵贱、祸福之权。为人消灾免难,增幅延寿,人们有求必应,灵验非常,因此,当地信士们就于此地开荒斩棘,修建庙宇,塑其神像以祀奉香火。经唐、宋、元、明历代修缮扩建,始成规模,全庙总占地面积二万多平方米。

经过历代的维护和扩建,枣冢庙发展到明朝时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建筑群了。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朝由于制砖业的发展,砖的生产量大增,大部分建筑都用砖砌,地方建筑也大量使用砖瓦。琉璃瓦的生产,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枣冢庙的两层后殿属于明朝建筑。它的墙壁是用砖砌成的,室内的间壁和地板,大都以木板构成,整个建筑是框架结构,很坚固,大气而又朴实。枣冢庙大殿檐角的饰物也很多,像石雕、木雕,它们像是抽象意义的画,代表着吉祥和丰收,体现了人们的共同愿望。

民国时期又在前面增建了花戏楼,与转楼厅、望乡台、山门等相配,最终形成了一庙三院的建筑格局,使这座中国古代庙宇的建筑格局日趋完善,即南有山门与大殿,加上东西廊房和阎君殿组成前院;二殿和东西两侧的娃娃殿、青苗殿组成中院;堂楼与东、西楼组成后院。

虽说枣冢庙的建筑保存非常完好,可由于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到了现代已经破败不堪,并且后殿已经成为危楼。

第五:阏伯台

阏伯台,古称商丘,民间称火星台、火神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3里处,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处观星台遗址,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对研究中国天文发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阏伯台是帝喾之子阏伯所建造的观星台阏伯一生不辞劳苦造福于百姓,人们非常敬仰他,把他喻为“火神”,所以此台又叫“火神台”。 阏伯死后,人们就按他的遗愿,将他葬于台下,因其封号为“商”,此台又被称为“商丘”。

阏伯台毗邻燧皇陵,形如墓状,高35米,周长270米,为圆形夯土筑成。现存阏伯台上有阏伯庙,又称阏伯祠,为元代建筑。庙宇有大殿、拜厅、东西禅门、配房、钟鼓楼,台下有戏楼、大禅门等建筑。正殿上有“离宫正位”四字。东为昭明殿,西为相土殿。明清以来,几经修葺。房舍宏伟,飞檐走兽,红墙绿瓦,色彩鲜艳。华商文化广场与阏伯台连为一体,广场总面积65268平方米,共有4个主体工程:王亥像、万商广场、富商大道和三商之门。该工程项目创5项"中国第一":第一个以商人为主题的广场;第一个由两万多个"商"字图案构成的广场;第一座商人始祖大型雕像;第一条由中国历朝历代法定货币图案镶嵌成的大道;第一座由汉字构成的广场大门。这里不仅是"商"文化的再现,也是新的旅游观光场所和地标。

第六:壮悔堂

壮悔堂是商丘古城景点之一。记载才子侯方域与歌伎李香君,邂逅在风雨飘摇的金陵城,郎才女貌,二人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不久侯方域纳李香君为妾。本来是一段天作之合的完美爱情,却因李香君的身份不为侯家所容,被赶到城外居住,最终含恨而死。侯方域伤心欲绝,又忆起自己的生平遭遇,感叹悔恨之事甚多,于是把自己的书斋更名为“壮悔堂”,不久便郁郁寡欢而病逝,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写下了一个悲情的结局。

位于商丘古城北门内,为明末才子侯方域壮年著书处,是一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上下贯通的四排圆柱和八十八根根线构造成一木间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该建筑通体显现出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壮悔堂前20米处有五间过厅,建筑风格与壮悔堂相同。 侯方域(1618—1655年),字朝宗,号雪花,商丘人,清初诗文大家。祖父侯执蒲为明朝太常侍卿,父侯恂为明末户部尚书,叔父侯恪为明南京国子监祭酒。候执蒲、侯恂侯恪都是进步的东林党首领,与魏忠贤的阉党势不两立。

壮悔堂,为中国古典名剧《桃花扇》主人公、明末四大才子之一侯方域所建。壮悔堂庄重典雅,古色古香。五脊之上形态别致、姿势各异的奇兽独具风采。楼里门窗和格扇的镂花剔线精致。26根圆柱上龙凤浮雕栩栩如生。根根圆柱同62根横梁巧妙扣合的木质结构浑然天成,使楼的内部骨架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即使拆去四壁,楼堂仍安然无恙,建筑技巧令人叫绝。奇妙的设计和精巧的技艺令无数能工巧匠折服。

第七:清凉寺

清凉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坐落在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乡清凉台上,清凉台古称清泠台,台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汉梁孝王之行宫,为昔日梁园七台八景之一。

作为梁园胜景的清凉台,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唐天宝3年(公元744年)大诗人李白从长安来到梁园,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载客梁园”的千古名句(见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李白还与杜甫高适等著名诗人在商丘清凉台开怀畅饮,斗酒留诗“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见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北宋著名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在清凉台避暑,作《渔家傲》写到:“风兼露,梁王宫阙无寒暑。------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

随着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北魏在台上开始建寺院,名为清凉寺。古老的建筑群庄严肃穆,历代各有兴废,相传至今。在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圆觉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两侧建有观音殿、地藏殿、罗汉堂、伽蓝殿及斋堂、寮房等建筑。以上殿堂多为历代遗存建筑,古朴典雅,布局严谨。大雄宝殿屋脊上刻饰有龙凤图案,黄色琉璃瓦盖顶,此为皇家寺院的显著标志。

清凉寺有一块唐代石雕,上面雕刻有凤凰图案,雕工古朴浑厚,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的明万历八年的石碑详细记载了清凉寺周边的地形地貌和寺院建筑的详细情况,其中载有:“台上左右有高台二座,台高如墉,缘而登之可目涉百里,盖寺中之胜也-----盖何年所建发久矣------。寺院内还有一棵近千年的皂角枝繁叶茂苍翠挺拔,它们用它们的存在见证了清凉寺千百年来的历史、沧桑和兴衰。

第八:商丘博物馆

商丘博物馆,又称“中国商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西南1.5千米处,是中国首座集中展示商文化历史文明的博物馆,属综合性博物馆。1983年10月,商丘博物馆成立,2010年商丘博物馆新馆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6月6日,商丘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截至2018年5月,商丘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967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750平方米,馆藏文物两万件,多为商丘市域内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或民间征集所得,其主要藏品为西汉梁园王陵区发掘出土的铜器、玉器、陶俑以及鎏金、银车马饰等等。

商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733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672平方米,展厅陈展面积7750平方米。馆内空间从展区性质上来区分,可分为基本陈列馆和临时陈列馆,基本陈列馆分为《商丘古代文明展》和《商业文明展》两部分,临时展览面积约2000平方米,位于展厅一楼和二楼一个厅。商丘博物馆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序列是对商丘归德古城为代表的黄泛古城池典型形制和特征的呼应和再现,博物馆犹如一座微缩的古城。上下叠层的建筑主体喻示“城压城”的古城考古埋层结构,也体现自下而上、由古至今的陈列布局。

商丘博物馆的建筑格局现代而饱含内涵,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构思源于商丘归德古城,表征了古城“外高内低”之布局和“城压城”之结构的典型特征,体现收藏、陈列、展示中国商文化的“微缩之城”这一概念。主体平面设计寓意商丘古城城廓、城湖、砖城三位一体的古城文化元素。主展馆南立面东、西两角上部微微向上翘起,象征一只鸟的两个翅膀,寓意“玄鸟生商”。上、中、下三层错落叠加的形体,喻意商丘古城历史上多座城池早晚依次上下叠压形成的“城压城”的古城特殊的文化遗存现象,也体现着商丘博物馆展厅自下而上、由古至今的陈展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