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卫生服务站能看病吗(社区卫生服务站变味了?)

2024-11-23 08:03:13

原本就不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被承包了......



01

城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被承包了


作为公立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上是小区盖到什么地方,服务站就建到什么地方,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看病抓药,缓解了大医院看病难的压力。

可到了有些城市,很少能见到社区卫生服务站,遍及大街小巷的都是个体诊所。当然,去个体诊所也很方便,但大多是自掏腰包,很多诊所不属于医保定点范围。

这种情况让人有些纳闷,为什么没看到可报销药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待的时间长了,就发现了问题。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是没有,只是太少了,还大多让个人承包了,办成类似个体诊所的看病场所。

个人承包和公立区别在于,坐诊的医生不是公立医院医生,而是承包人在外聘用的。很多药品也不是国家规定的零差价基本药物,而是要老百姓自己掏钱买的药品,当然有的也能刷医保卡。总体上,看病报销并不是很方便。

令人揪心的是,有些被承包出去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打着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牌子,做一些违规活动,如带有广告性质的义诊、免费检查,或建立客户群。其目的就是吸引周边的中老年患者,为承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积聚人气,扩大客源,增加收入。

笔者曾经历过几回,想着就近就诊,但看诊结果不出意外的都不专业。服务站里几乎没有全科医生,坐诊医生大多是治疗某一疾病的知名“专家”,门外还有专门的介绍。但最终,笔者都没有在这几家被承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还是去了正规的人民医院就诊,心里踏实。


02

变了味的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类似于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是属于公立性质的基层医疗机构。所配备的药品80%以上应该是国家基本药物,基药产品属于零差价销售,医疗机构不挣一分钱。

在这些挂着某某社区卫生服务站招牌的基层医疗机构里,大部分药品是要按零售价收费刷医保卡,而医保卡的钱是要占用国家医保费的。前几年好多民营医院也是打着医保定点医院的旗号套取国家医保费,这一乱象如今已被相关部门察觉或查处了。

社区卫生服务站,本是方便老百姓就近诊疗的基层医疗机构,也是落实国家“大病去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医改政策之一的机构。可是到了有些地方,社区卫生服务站却变了味。

本来应该有区县人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扶持的地方,却不见公立医院的医生,而是承包人或外聘的私人医生;原本是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社区门诊,如今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私人看病场所。

如此一来,社区的老百姓们哪怕只是感冒发烧,如果想正常使用医保报销,要么只能到大医院就诊,要么就去熟悉的药店买药,无形之中又增加了大医院的负担,也浪费了老百姓的精力和时间。说到底,如今城里确实存在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承担起为附近居民诊断、治病、抓药的职能。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医疗场所,成了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地方。


03

社区卫生服务站出路在哪里

社区卫生服务站被承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营不善,只好让人接手。随着政府各项医改政策的深入和完善,遍及大街小巷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探访过不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就见识到很多开展非常好、特色鲜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以下为一些经验和建议,供参考:

以江浙沪一带为例,目前已经有十分成熟可借鉴的样板。比如就诊人群中,70%以上为退休老人,有的免费挂号,有的只收1元挂号费。坐诊医生中,每天都有1~2名来自区人民医院的全科医生,每次就诊费用大约是几十元,上百元的很少,并且都可以刷医保卡。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可以实地参考学习。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足够的,来自上级公立医院全科医生或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设有中医阁,但还缺少专职或兼职的中医师。如今中老年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或老年病,需要中医中药的调养。如果能够增加中医师,同样也能增加周边老百姓信任感。

除了坐诊医生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有的硬件设施也要配备齐全,按时换新。毕竟,社区卫生服务站就是为周边老百姓看病方便所设的医疗机构,如果连最基础的治疗都无法做到,那谁还会去看病呢?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收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经营管理权,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人民医院的统一管辖之中。以公立医疗机构的性质服务于广大的市民百姓,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不能让公立医疗机构名声毁于个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