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始于哪个皇帝 ,读书人尽入彀中 唐代的兴起之一
今年是唐朝建立1400周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唐朝是怎样走向鼎盛,又是怎样逐渐衰亡的?历史可以告诉人们很多。
1400年前(618年)农历五月二十日,唐王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太极殿,唐朝建立;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帝而自立,改国号梁,定都开封,唐朝灭亡。今人神往的盛唐气象,享祚290之后风流云散,历史又进入新一轮兴亡更替。

借助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即位登基。因外敌环伺,李世民几度对外用兵。630年起,先后平定东突厥、吐谷浑、高昌、高丽,奠定贞观之治基础。
隋朝迅速灭亡,让唐初君臣心怀戒惧,李世民特别注意总结教训。在即位两个月后一次讨论中,宰相封德彝主张对百姓实施高压,对四夷各族以武力慑服,行霸道;魏征主张“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行王道。李世民采纳魏征意见,以德化民。

李世民早期注意纳谏
唐代诸帝都认同民本论。李世民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他强调立君为民,赞成“天下为公,一人有庆”,“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李世民及辅臣承认是民养君,他深知“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所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及辅臣尚节俭,慎用兵,薄赋敛,轻刑罚。对于君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君主节己以顺人”。对于国富与民富的矛盾,强调“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不与民争利。他不仅重农,而且限制官僚法外侵民。朝廷给农民分授土地,农业税采取租庸调制,比隋代有所减轻。唐制规定每人每年服劳役20天,比汉代每人每年30天减少。
在兵制上,唐代前期的兵员有:府兵、兵募、健儿、团结兵、防丁;后期的兵员则为:官健、团结(团练)。
在经济上,唐代趋于放宽统制。从头到尾,唐代盐铁主要是民营官卖,非汉武帝那样完全由政府经营。唐高祖李渊634年,“制,食禄之家不得与民争利”,旨在保护民营企业;李世民627年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避免政治干扰经济。为了让货物自由流动,唐太宗636年8月17日下诏,不仅废除对内流通的口岸税,而且开放对外自由贸易。
李渊、李世民与民生息,效果在人口数量上体现明显。按照葛剑雄研究,624 年,唐朝人口约为2200-2300万,此后以年平均8 -12‰的增长率增加(包括因自境外迁入而增加的部分)。
在政治上,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和集体宰相制,改隋代内史省为中书省,改隋代门下省纳言为侍中,并废尚书令,仍以四五人或十数人为宰相,化解相权对皇权威胁。尚书、中书和侍中均为宫内侍臣,即皇帝亲近之人或私属,三方互相制约,利于皇帝大权独揽。
在地方,唐朝废除了汉魏以来州郡主官自辟僚佐制度,各级官员由中央任命和轮换,削弱地方与中央抗衡能力;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逐步形成以考试任用为主要仕途的铨选制度。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
科举取士,可形成直接效忠王朝的官僚集团,打断贵族及世族垄断朝政,并能笼络平民。一次,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但底层士人有了上升渠道,利于阶层流动。诗人孟郊四十六岁进士及第,如是表达心中狂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魏征
唐代诸帝都在理论上重视谏议,将其列为君道重要内容。唐太宗“恐人不言,导之使谏”,号称从谏如流。他不仅纳谏听取批评,还要求大臣们虚己受谏。魏征指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深表赞成,建立了“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制度,监控朝廷重臣弄权行奸。唐太宗及辅臣反复强调,君主“自谦”、“自愚”才能增益所不能。“人君虽圣贤,犹当虚己以受人”。各种言谏类职官位卑权重,享有“以卑监尊”之权。言官制度虽历代皆有,而唐代最为完善。
- 歌胜朗智能锁售后24小时联系方式维修查询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万和集成灶全国售后维修号码-全国各区网点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沃尔堡锅炉全国各市24小时售后服务点热线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千宏艺霄保险柜售后全国服务号码多少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凯迪仕(KAADAS)指纹锁用户售后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资-讯
- 思航智能锁用户售后客服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沙图保险柜售后号码-全国400服务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雨宝保险柜|全国服务实时反馈-今-日-更-新
- 诚帝灶具全国售后服务网点号码实时反馈-今-日-汇-总
- 伊罗莱曼太阳能用户售后服务中心实时反馈-今-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