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约翰•拉贝,一名纳粹救了25万中国人,83年后再续“中国情缘”

2023-08-19 17:39:08


故事的源头还要追溯到83年前......那个曾在日本人屠刀下救下25万中国人的德国商人——约翰•拉贝身上而开头提到的向中国求助的德国医生托马斯•拉贝,正是他的子孙。

拉贝家族的“中国情缘”就是从约翰•拉贝这里开始的。

1882年12月23日,约翰•拉贝出生在德国汉堡市。在北欧国家,“拉贝”这个姓氏代表等级高贵的家族。德语中“拉贝”是乌鸦的意思,而且拉贝在信件中多使用带有乌鸦符号的标志,“乌鸦先生”拉贝由此而来。

1908年,年少时期的拉贝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一名雇员,被驻派到中国工作。于是,年轻的拉贝满怀着对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的向往,带着妻子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异国他乡的闯荡。年轻的拉贝初到北京时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生活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约翰拉贝

语言的差异,环境的不适给身处异国他乡的拉贝带来很多生活上的麻烦,再加上他在工作中四处碰壁,这些都让拉贝压力巨大,使他的精神状况显得很疲惫。不过幸运的是,周围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还经常鼓励处于低谷状态的他。拉贝曾在日记里写到“我从未见过如此勤劳的人们,他们每天辛苦地工作着,像牛马一般耕耘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人的这种精神鼓舞着年少的拉贝。这也使他萌生的离开的念头又在脑海中打消了。

之后,拉贝又先后到过沈阳、天津、上海等地,经过几年经商,拉贝可以算是个“中国通”了。1931年,在公司的安排下,拉贝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担任西门子公司的南京代表处负责人,负责经销通讯器材、交通材料等业务。拉贝就此定居南京,而这一待竟是二十多年,拉贝也与中国结下了这不解之缘的开端。

故事讲到这儿,我们都知道初来乍到的拉贝,以商人的身份在中国各地生活了许多年。然而人们却不知道他还有的第二个身份!

位于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的别墅是拉贝曾在南京的家,在这栋带院子的独立小楼里面挂着一面旗帜,在那个雄鹰展翅的图案下,委任书上写着拉贝的亲笔签名,上面有几个醒目的大字:纳粹党员。没错,拉贝的另一个新的身份便是一名纳粹党员,而且他当时还担任了德国纳粹党驻中国南京分部的副部长

而令他最意想不到的是,在几年后他借助这个身份,在中国南京,从那场日本人的血腥屠杀中保住了25万中国人的性命!而“小粉桥1号”这栋楼,从此会成为南京人民心中的“避难所”。

按理说,身为纳粹党员的拉贝应该会遭到人们的厌恶,可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究竟做了什么?不要走开,让我们继续来揭晓。

原来,身为纳粹党员的他不被人们厌恶,甚至深受中国人民敬佩的由来,是因为他在“七七事变”中的一个惊人举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疯狂进攻,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战争的烟火遍布华夏的土地。仅仅一个月后,日本海军于8月15日出动大量轰炸机首次轰炸中国南京。1937年11月8日,淞沪会战失利,9日上海全部沦陷。侵华日军的脚步一步步向南京靠拢。

卢沟桥事变

不久后,日军开始进军南京,对这个六朝古都发动猛烈的进攻。轰炸机在空中不断驶过,炮弹密密麻麻地向下落,整座城被炸得面目全非,死亡的警报不断作响。

而此时在南京广州路小粉桥1号别墅的防空洞里,挤满了避难的中国人。从日本人“扫地式”的空袭开始,看着曾经热情亲切的街坊邻居在战火中四处逃窜,流离失所,善良的拉贝就开始决定收留逃难的人们。从开始的几个,到后来的几十人,使得拉贝不得不派工人日以继日地扩大修建防空洞。

由于当时日军的强烈轰炸,除了平民百姓外,在南京的许多外国人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没过几天,拉贝便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致电,上面写着为保证其生命安全,公司将采用各种可行的途径,将他接回德国。这个消息对拉贝而言无疑是惊喜的。可此时的拉贝,面临着的是个人甚至防空洞里几十人的生死抉择,是走还是留

淞沪会战

在11月17日这天,南京的中山码头人山人海。一艘叫“库特沃号”的轮船停在了港口,英国人、德国人以及逃难的国人纷纷向码头拥去,仿佛试图抓住这最后的“救命稻草“。此时,拉贝在拥挤的人群里,与妻子相拥告别。几日后,“库特沃号”启程前往汉口,随着轮船出发的鸣笛,最后一座通往外界的桥梁就此断开。此时的拉贝还坐在小粉桥1号的那栋小楼里。

在1937年11月24日,拉贝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的十多名成员成立了“国际安全委员会”,其中大多数人是来自英国的传教士和教授。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日本的同意,在城里建立了一处中立的“安全区”,为留在南京的大约一百万平民做一个避难所。

由于纳粹党员的身份,侵华日军不敢对德国纳粹党员轻举妄动,拉贝就此被推举为委员会的主席。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与日本人进行有关承认安全区问题的谈判,给城中无家可归的难民有一个栖息之所,并且保护他们不被杀害和强奸。拉贝甚至还写信给希特勒,祈求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持。然而日本政府碍于拉贝纳粹党员的身份,只是口头上答应可以建立安全区。

国际安全委员会

之后在南京宁海路5号的安全区里,先后容纳了二十五万难民。1937年12月14日,大规模日军向城里拥来,空中盘旋着几架飞机在城内散布着宣传单,宣传单上的内容,是向平民通告他们将在任何地方都会得到人道的对待。

然而几天后,拉贝在谈判返回的途中,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尸体,街道上还有一队队日本士兵在商店里抢掠。甚至亲眼目睹日军的“杀人游戏”。拉贝和车上的几名外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人惨无人道的杀戮。

回到安全区后,拉贝多次写信与日本大使馆抗议,请求与军方交涉,但这些信件最终却是有去无回。此时,拉贝意识到,安全区内也并不安全。

几日后,日本军队又将安全区包围,以藏匿中国军人的借口,从安全区里带走了大量青壮年,在南京城外对他们进行毫无人道的屠杀。拉贝将这些罪行,一幕幕记在了他的日记里,后来也成了日本人在我国罪行的铁证。

1938年2月,拉贝被西门子公司召回,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拉贝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与家人团聚。然而,在中国称为“活菩萨”的拉贝,回国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日子过得十分艰辛

后来随着德军、日军的战败,二战也随之结束。本就生活潦倒的拉贝还被原纳粹党员告发,被挖出其纳粹党员的身份,随后被苏联、英国逮捕。之后被证明虽然是纳粹党员却从未犯下罪行而被释放。

1948年,拉贝身陷困境的消息传到中国,一时间引起南京城里难民市民的强烈反响,他们自发募集了2000美元,并由南京市市长代表送往德国拉贝的家中。此后每个月,南京市民还自发地给拉贝一家寄去一些食物和感谢信。可是好景不长,在1950年1月5日,还未等来新生活的建立的拉贝因中风在西柏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