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入手几千元的文玩玉米需慎重

2025-04-02 17:09:00

原标题:文玩新宠炒成“天价” 适度把玩莫陷太深 入手几千元的文玩玉米需慎重

“7800元一根的玉米到底谁在买?”近日,文玩玉米冲上热搜。

“这是真玉米?”“我out(过时)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引发评论区一片哗然。

曾经,同为农产品的葫芦、核桃也被炒上过天价。如今,玉米又成了文玩市场的新宠。浸淫文玩市场多年的资深玩家告诉记者,玩玉米,花百十来块钱娱乐消遣即可,动辄大几千的投入,千万慎重。

■现状

十元至千元 价格“很难评”

周末的潘家园旧货市场人头攒动。在小叶紫檀、孔雀石、绿松石、蜜蜡之间,文玩新贵玉米不太显眼,却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现在的潘家园已经不能叫“旧货市场”,这个“可以触摸的博物馆”,也是网红打卡地。逛潘家园的不仅仅是爱好文玩的中老年人,喜欢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也占比不低。利用大数据获取的潘家园商圈用户画像显示,18岁至24岁的用户占19.81%,25岁至34岁占30.27%。

两个年轻人蹲在摊位前,正在挑选文玩玉米。自兴起以来,年轻学生、上班族一直是文玩玉米的主要消费群体。

摊主简单介绍着价格:“毛料20元,成品最便宜的50元。”在他面前,摆着白底黑字的小牌,上书:“别问,真的玉米。别抠,真的玉米。万物皆可盘。”小牌旁边是一管胶水,专门用来固定玉米粒。

所谓文玩玉米,是采收爆裂、宝石、琉璃、草莓等品种的成熟玉米,经过灭虫、上胶、装饰等工艺制成。商贩说的“毛料”,就是只去除苞叶的玉米棒。他害怕顾客抠,也是因为玉米粒很容易脱落,坏了卖相,不便销售。商贩说有的玩家喜欢自己动手制作,所以想要毛料。

记者在潘家园询问了几乎所有的文玩玉米商贩,成品文玩玉米的价格从50元到1780元不等。商贩们把普通的文玩玉米放在地摊上,价格贵的“高货”,则收在身边的木匣子里。

有商贩详细介绍手里一根500元的文玩玉米:“您看这型儿、这色泽、这血丝、这做工,值这个价儿。”他用手电给玉米打光,晶莹剔透,着实好看。但问他为什么网上能卖接近万元的高价,他一抿嘴一皱眉,“网上的价格,很难说。”

网上的价格确实难评,记者转战线上,各类网络平台都有兜售文玩玉米的商家,但价格落差之大超乎想象。

一个配招桃花手串的高定文玩玉米,售价4800元,在直播过程中,销售如此形容:“宝们,看这润透感,奶敷敷的一小根。配的是淡水小珍珠,太润气了,有喜欢的不要错过啊!”同一店铺,还有一个七彩宝石文玩玉米,售价8800元。

除了“高货”,同一平台也有售价百十来块钱的便宜货,毛料更是便宜,1根10元以下的,比比皆是。

文玩玉米成了市场新宠

■产业

既能当文玩 也是“磨牙棒”

有喜欢毛料的玩家透露,同样是爆裂等彩色玉米品种,使用“文玩玉米”和“仓鼠磨牙棒”搜索,得到的价格会完全不一样。在同一平台,记者用“文玩玉米”搜索,毛料的价格一般是5根20元左右。而用“仓鼠磨牙棒”搜索,价格一般是5根8元左右。在一家仓鼠磨牙棒店铺评论区,很多客户都自称是“买来当文玩玉米盘的”。甚至有客户说:“玉米是文玩界又一大坑,就像当初星月菩提3000元一串抢着要,现在50元都没人要。”

据了解,文玩玉米并不是今年才兴起,在2018年左右,就有玩家开始“盘”。因为很多年轻人看中其解压的属性,在市场上逐渐火热起来。有人盘,就有人供货。文玩玉米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导致热钱涌入,迅速将价格炒起来。记者看到一个如今售卖文玩玉米的账号,此前注册时使用的是“人工智能字画”的名称,可见已转过几次“风口”。

玉米在中国的种植区域非常广阔,所以各地都能收到文玩玉米的毛料,加工成品的商贩也就遍布大江南北。渐渐地,有些商贩开始尝试自己种植玉米,控制整条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有成功的——山西有大学生创业,从种植开始,打造完整产业链并形成品牌,他店里的文玩玉米成品,最贵的售价400元;当然,也有风险——有江苏的商贩,从直播带货起步,发展到种植了100亩玉米,但去年连遇干旱和台风,最后收成只有十几亩。大部分玉米品相不好,只能喂鸡。

海东是北京的鲜食玉米种植户,2018年,有朋友拿给他一点文玩玉米的种子。“这种玉米必须等苞叶完全干了之后才能采收,成色好的确实卖得贵,但好多都是炒作。”海东收获的少量文玩玉米,最后都送了人。他说,目前北京缺乏从种植户到文玩市场的渠道。据他了解,附近的玉米种植户还比较冷静,没有大面积种植文玩玉米的。

李博是资深的文玩爱好者,十多年前经营文玩核桃。“文玩玉米其实跟核桃、葫芦很像。”记者查到,文玩核桃和葫芦都曾经卖到过几十万的天价,李博如今不再经营文玩核桃,“没办法,客户从你手里买的时候几万元一对儿,没过两年跌到一两千元钱,这市场就没法做了。”

因为市场不稳定,有商贩想出新玩法——开盲盒。潘家园的文玩玉米盲盒,10元钱一个。直播平台上,有商贩从晚上8点直播到第二天凌晨3点,就是不断地开盲盒,玩家在直播间下单,100元开5根。

■观点

开盲盒“有瘾” 应控制消费

“开盲盒有瘾。”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玩家如此描述。在直播过程中,卖家不断地拿出成堆的玉米,引导玩家开盒。随着不断有玩家购买,一根又一根的玉米被剥开,露出各种成色的玉米棒,也就是毛料。

“这辈子再也不碰毛料了。”有玩家说,买回家的毛料,因为没有做灭虫处理,长了虫子。还有人用微波炉做灭虫,结果玉米变成了爆米花。

“想出,有人要吗?”不断有玩家在社交媒体发文,想出手文玩玉米。记者与其中几人交流,有人反映,已经为购买玉米花费了上万元。但是,打折再多,有时玉米也不太好出手。有玩家说:“我是去年进场的,一开始价格是现在的两倍,玉米每几月就出来一批,种的人太多了。成品的做工也比以前差得多,如果想入场,最好自己买毛料,再找靠谱的手艺人加工。”

李博认为,文玩玉米没有一个客观的定价标准,不适合收藏,更不能期待升值。“文玩玉米、核桃具有相似性,有人追就会涨,但是一旦跌下来,就再难上去了。百十来元钱,当个娱乐消遣可以,别花太多钱。”

心理咨询师李媛媛解释,盘玉米这个动作简单重复,易专注执行。玩家能完全自我掌控节奏和过程,能让人暂时摆脱工作压力源的干扰。同时,触摸和把玩能带来舒适的触觉体验,刺激皮肤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帮助放松身体。

另外,就像抱着娃娃睡觉、转笔、跑步等,盘玉米也是一种个体解压方式的选择。部分玩家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自我表达方式,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从而获得身份认同感,提升自我价值感,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自我怀疑。

至于对开盲盒的热衷,源自人类天生的好奇和探索未知的欲望。苞叶剥开前,里面的成色未知,期待开出好成色的玉米获得价值回报或心理满足。结果的不确定性带来心跳加速、兴奋等刺激感,这种感觉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愉悦,促使玩家追求刺激不断参与。特别是在直播氛围的影响下,“我运气眼光比别人好”“我肯定能开个比他好的”等想法,促使一些玩家容易一时冲动花钱开玉米,可能存在冲动性购买行为。

直播平台的氛围和社交互动也会增加玩家的参与感和归属感,玩家更容易沉浸其中,所以会一看就是一夜。“开玉米盲盒类似赌石,具有成瘾性,玩家一旦陷入其中,就难以自拔,会不断投入金钱和时间以获取更多的刺激和满足感。”(记者 孙毅)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