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海南行:解码海南自由贸易港新质生产力 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南海网记者 袁玉龙
2025年3月24日至30日,由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与海南省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外媒记者海南行”活动成功举行。来自亚太、拉美加勒比、中东欧地区11国的资深记者深入海南,以7天行程跨越海口、文昌、琼海、陵水、三亚等地,全景式记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这场以“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深度探访,通过11国媒体的多元视角,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创新脉动。
产业创新:制度型开放赋能“海南速度”
参访首站聚焦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北区的“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斐济广播公司记者尼基尔·库马尔在喷涂车间发出惊叹:“传统全机喷漆需4-6个月,这里仅需20天!”作为国内首个航空维修超级工厂,基地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政策节省企业15%维修成本,凭借“4小时航程覆盖东南亚、8小时通达全球半数人口”的区位优势,已获17国22项航空维修许可。伊朗《德黑兰时报》记者沙罗克·赛义关注到,该基地不仅具备多机型维修资质,其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更拥有亚太最现代化设施,2023年完成首单蒙古国进境维修业务,彰显“海南服务”的全球辐射力。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记者海南行参访国内首个“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记者 袁玉龙 摄
科技创新维度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得到立体呈现。20米高圆柱冰屏动态演示卫星发射场景,令外媒记者瞬间沉浸航天科技世界。作为国内唯一航天专用超算中心,其数据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引发巴西记者关注中巴卫星合作前景。斐济记者追问可持续发展实践时,负责人叶世阳详解绿色能源供电体系——卫星每日40次重访能力为气候变化提供高精度数据支撑,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正构建“数字孪生”未来图景。
智造突围:热带测试场里的质量革命
3月25日,记者团走进文昌航天超算中心。作为国内唯一面向航天业的超算中心,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在航天数据链全生命周期服务领域独具优势。面对外媒记者关于成就与目标、国际合作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提问,中心负责人详细解答,称中心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借助卫星高频高分辨率数据,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力支持;并看好通过先进技术推动元宇宙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强调中国航天产业广阔的全球发展空间。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记者采访团成员抵达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参访,外媒记者拍摄记录火箭发射动态效果。记者 袁玉龙 摄
次日,记者团前往海南汽车试验场,深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湿热测试基地。斯洛文尼亚《劳动报》记者莫伊察・皮舍克关注试验场合作伙伴及新能源车与油车测试差异,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宣锋回应,国内众多车企选择在此开展整车及湿热环境专项测试,新能源车因供能特性需额外进行多项专属测试。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记者采访团成员抵达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参访。记者 袁玉龙 摄
斐济广播公司记者尼基尔・库马尔询问测试量及故障解决方式,得知试验场每年测试量达1500-2000辆,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形成三种业务模式助力解决故障。
伊朗《德黑兰时报》记者沙罗克・赛义聚焦中国汽车可靠性与安全性优势,王宣锋表示中国作为汽车出口大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把控质量,且在智能化娱乐化方面表现突出、性价比高。此外,对于车企送车测试是否强制、汽车保修期及二手车检测等问题,相关负责人也一一作出解答,展现出海南汽车试验场在推动汽车产业技术提升与质量保障方面的关键作用。
医疗康养:博鳌乐城引领国际医疗创新潮流
3月27日下午,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迎来外媒记者团。在乐城药械展,全球前沿药械借助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率先落地应用,令记者们大开眼界,这里成为医疗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随后,在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记者们沉浸式体验东方康养理念与现代医疗科技融合的独特模式,从传统中医养生到现代健康管理,宁静平和的氛围与创新的康养服务,让各国记者赞叹不已。《德黑兰时报》记者沙罗克・赛义感慨这是难得的体验;蒙古News网站记者伊苏・图布辛回忆求学经历,直言家乡没有如此融合的康养模式,在此能让人忘却烦恼;汤加广播委员会记者格文・利亚也盛赞此地与家乡相比别具一格。博鳌乐城以政策为依托,成功实现医疗科技“先行一步”,并将东西方康养理念有机结合,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给外媒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中国医疗创新成果的国际传播提供生动范例。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到访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记者 袁玉龙 摄
农业科技:种子实验室里的“中国芯”攻坚
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参访中,11国外媒记者触摸到现代农业的科技脉搏。当印度尼西亚第六新闻网记者温达·娜尔菲拉站在全球首个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时,育种箱中4000余株水稻种质资源令其震撼:“这些种子正在破解遗传变异的密码,对于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实验室负责人许德春介绍,通过电子束辐照技术,育种周期可从传统8-10年缩短至3-5年,已培育出耐盐碱、抗病害的新品种。
外媒团还深入崖州湾科技城的智慧农田,目睹5G物联网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的“数字农业”场景。不少外媒记者感慨:“从种子诱变培育到田间智能管理,中国正重新定义热带农业。”科技城内,已形成从“实验室-试验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外媒记者采访团成员在采访本写下观察:“当全球聚焦芯片战时,中国在种子‘芯片’的突破同样深刻——这里藏着端牢饭碗的另一种答案。”
文化共振:传统与现代的开放叙事
3月28日,记者团的行程聚焦于海南独特的文化与教育领域。在海南疍家博物馆,占地约2万平方米、形似“疍家帽”的场馆群,通过沉浸式空间与生动影片,展现疍家“生于南海、勇闯南海”的生活场景。外媒记者乘船探访水上渔村,斯洛文尼亚记者莫伊察・皮舍克兴奋表示首次见到如此独特的渔村,倍感新奇;斐济记者尼基尔・库马尔则因斐济同样依赖海洋,认为了解疍家文化意义非凡。此外,陵水海归小镇借助5G发展实现文化出海,短剧、游戏、跨境电商等产业吸引巴西记者吉列尔梅・奥布拉瑟・帕拉迪诺的关注,他提及短剧在巴西的流行;伊朗记者沙罗克・赛义看好小镇在短剧行业的潜力;保加利亚记者塔尼亚・乔治亚娃・格卢赫切娃在此体验到表演乐趣。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记者 袁玉龙 摄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记者 袁玉龙 摄
下午,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成为焦点。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以教育对外开放为核心使命的重点园区,已签约引进22所国内外高校,获批多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在校师生超4000人。在这里,来自蒙古、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记者惊喜邂逅本国留学生,亲切交流的场景彰显试验区在推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拉近各国人民间的距离,展现海南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开放成果。
思想碰撞:新质生产力全球对话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期间,11国记者深度参与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汤加记者格文·利亚在笔记本写满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细节:“我要让国民知道这个离岸贸易新机遇。”

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外媒采访团走进“新质生产力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媒体交流活动。记者 袁玉龙 摄
在三亚举行的“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媒体沙龙,成为技术创新理念的发射台。巴西记者追问AI在《哪吒》特效中的应用时,视效总监杨博强调“技术服务于人文”的中国方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记者丹尼埃尔·约翰从无人机编队表演洞察到:“这些创新既能创造艺术,更能解决交通巡检难题。”
传播裂变:内外宣合力“破”1000万+流量的国际叙事
本次活动创新性地采用“短视频+图文+数据可视化”的融媒体策略,海南省融媒体中心与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协同发力,成果卓然。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矩阵优势,全程紧密跟踪报道。活动期间,精心推出10篇原创图文稿件与7条原创视频,借助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生动展现了外媒记者在海南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全球视角全方位呈现海南的独特魅力。
通过双语字幕以及在海外社交平台的多语种推送,实现了内外宣的有机融合,系列报道内容丰富翔实、视角新颖独特,进一步凸显了外媒记者在海南的亲身体验。其中,《外媒记者沉浸式体验用毛笔写汉字》《外媒记者在博鳌体验city假日》等短视频产品,以接地气的风格、软性十足的外宣输出成功“破圈”,有力地向世界传递出海南的蓬勃发展活力。《11国记者开启海南参访之旅首站走进海南飞机维修产业基地》一文更是广受关注,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海南省人民政府、人民日报的转发报道;《外媒记者齐聚海南共探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也被中国日报转载。
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系列原创稿件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等全平台宣推近400条,累计传播量超过800万,实现了省内外的广泛覆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传播影响。
海南国际传播中心同样表现出色,在活动中全程跟踪报道,先后发布《11国记者开启海南参访之旅 首站走进海南飞机维修产业基地》等中英文短视频与图文报道,创新运用“短视频+图文快讯+数据可视化”的组合策略,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宣传。活动期间,共产出30篇次图文报道与26篇次视频报道,合计56篇次高质量国际传播内容。
这些内容通过海南国际传播中心(HICN)的官方网站、Facebook、Twitter以及hiHainan公众号等平台,构建起全矩阵国际传播网络,成功实现“一次采集、多元传播”,引发沿途相关市县融媒及点位单位的关注、转发、点赞与共创,形成了广泛有效的外宣联动,极大地扩大了海南的国际影响力,有力地助推“海南机遇”“博鳌声音”传向全球,海外阅读量突破200万次。其中,《外媒探索小镇里的全球智慧》一文,凭借独特视角和深入剖析,获得外交部高度评价,被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官方海外社交平台账号转发,同时还被天津国际传播中心、琼海融媒体等多家机构广泛转载,总浏览量高达122万次,进一步提升了海南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从飞机维修的时效革命到航天数据的全球服务,从智能汽车的湿热测试到乐城药械的先行先试,海南自由贸易港正用自己独特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的客人。这场春天之约,借助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及海南国际传播中心超的全球传播,让世界看到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全新注脚——在海南,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共生,共同书写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彩海南答卷。
此次活动为省内主要内外宣媒体与外国媒体交流互动创造了宝贵契机,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为海南未来国际传播工作筑牢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