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林如鹏:夯实中小学生AI素养基础,培养“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

2025-04-10 15:00:00

4月10日,广东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发布会上,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林如鹏介绍称:“此时推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是基于国家战略导向、技术革命机遇、现实问题破解和长远发展需求的多维考量。”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全球教育生态。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林如鹏认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数字经济强省,必须率先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此次教师素养框架的推出,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广东抢占智能教育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在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方面,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为教育带来了“加速键”效应。林如鹏提到,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更能推动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技术应用也伴随诸多挑战,如可能导致的对技术“过度依赖”与“伦理失范”问题,如“赋能”与“负担”两难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教师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既懂技术应用,又深谙教育规律;既会育能,更会育人。”林如鹏说。

从教师队伍现状出发,在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过程中,林如鹏发现,部分教师存在“技术恐慌”或“工具依赖”现象——有的对AI技术了解不足,难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有的过度依赖智能工具,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林如鹏指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正是基于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人工智能素养,弥补当前教师队伍AI能力不足。从意识理念、知识技能、实践应用、专业发展、社会责任五个维度,通过系统培养,增强教师对人工智能融入教育的价值理解、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态度及决心,使教师掌握必备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知识与关键能力,强化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创新与专业发展,彰显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中维护数据安全、遵循伦理道德、发挥示范引领的社会责任。

从长远人才需求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仍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如鹏表示,“通过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我们期望从中小学阶段夯实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基础,培养未来‘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

文丨记者 陈亮

图丨记者 蔡嘉鸿

海报 | 肖莎

编辑:杨楚滢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