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升级数字低空新基建 夯实万亿市场安全底座

2025-04-13 20:01:00

央广网北京4月13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日前,央广财经记者从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现场了解到,中国移动依托“九天”算网大模型,推动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将融合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和量子算力四种计算能力的算力网络调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央广网记者黄昂瑾/摄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以数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

以低空场景为例,算力作为数字新基建,是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频谱研究院认知网络创新中心主任屈毓锛在接受央广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涉及政策和技术的方方面面,要素的划分尚未有统一的模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政、端、网、云、用”层面布局学校低空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其中,“政”指低空规划规则,是政策底座;“端”指低空装备制造,“网”指低空智联网,“云”指低空调度监管,三者构成支撑低空经济发展的三大技术底座;“用”指“低空应用场景”,是应用底座。

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央广网记者黄昂瑾/摄

屈毓锛表示,实现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前提之一是规模化应用,未来高密度、高频次、大范围的低空飞行,离不开云端算力的支撑。

“‘网’作为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底座,即低空智联网,涵盖低空通信网、低空感知网、低空导航网和低空算力网,分别承担着低空信息通信、监视监管、定位导航和算力支撑等作用。只有实现四网高效融合,才能真正搭建低空智联网,从而发挥‘网’的关键技术底座支撑作用。”屈毓锛表示,低空智联网络“四网融合”是当前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资源禀赋,高度重视低空智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依托5G-A通感一体、北斗高精定位、数字孪生地图、AI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构建“万象智航”低空导航网产品,为高密度大频次复杂飞行场景提供精准导航、安全守航、智能护航服务,让低空飞行像地面交通一样安全有序。

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产业拓展部副总经理俞建军向央广财经记者介绍,“就像我们开车一样,先把定位打开,再把地图打开,这样来确保安全精准地行驶到目的地。在低空领域也一样,安全飞行是首要任务。在高精度定位方面,我们重点在地面上建了4400个5G+北斗地基增强站。这个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个星地融合的定位算法。通过这种融合定位算法,把普通的米级定位精度提升到厘米级定位精度。”

三维航图基于数据原生能力和AI建模能力,相较地面二维地图增加了高程数据,可更精准地判断飞行器到地面距离,从而帮助飞行器在空中避障飞行。“此外,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自研的低空智能体,可快速实现很多低空飞行任务的自动化编排和执行,实现流程闭环、商业闭环,提升自动作业效率,降低成本。”俞建军补充道。

低空经济自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多地积极布局。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低空经济提出了“安全健康发展”的要求。在屈毓锛看来,当前低空安全需要重点解决的是“低慢小”无人机的安全监管问题,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低空监管基础设施。“目前对低空无人机的监管手段较为丰富,比如,通过低空雷达、5G-A等主动探测,无线电频谱、Remote ID、ADS-B等被动接收探测,以及光电识别确认,可对合作与非合作无人机进行有效的监测监管。”屈毓锛指出,上述手段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如何实现多模态融合以形成低空安全监视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低空安全监管,仍有待业界进一步研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