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博客在体育类高校学生中的教育引导策略
2016年以来,发端于油管、脸书等平台的视频博客逐渐在高校学生中受到广泛关注。视频博客一般以第一视角拍摄短视频日志,其内容主要涉及记录生活、分享爱用物品、倾诉情感以及一些特定主题。视频博客通过对“我”的幕后故事及现场细节的深度呈现,使当代受众的阅读“症候”实现了由以文字为基础的“叙事”到以视频为基础的“景观”的转变。这一转变背后的接受经济学原理即为“快感+节约原理”,一方面,直观的图像远比抽象的文字理解起来更加省力;另一方面,“读图”也更易让人产生愉悦体验。
作为相对特殊的大学生群体,体育类专业高校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但运动能力强且活泼好动。他们更容易接受示范、实践等相对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这一特点恰好与视频博客特性相吻合。体育强国战略的实现,离不开这些未来可能成为普及健康教育、宣传体育运动、传播体育文化的体育工作者,或是为国争光的专业运动员。顺应时代发展,当前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也迫切需要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因此,正确运用视频博客教育引导体育类高校学生,十分契合其内在需求,也十分必要。
首先,体育类高校应增强阵地意识,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强化主旋律视频博客。高校官方网络平台具有权威性强、时效性快、覆盖面广等特点,体育类高校又占据一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如国际国内知名运动员、先进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承办权等,这些都更利于创新活动形式,加强主流价值引领。体育类高校官方网络平台应充分运用视听技术,将精心制作的系列特色视频博客打造成品牌,通过视频博客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例如,对教练员、运动员等体育人物幕后故事的挖掘,通过对其日常训练细节的展现唤起受众的情感共鸣,更可以将其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等宏大叙事连接起来。此外,校园里的奥运冠军、学校承办各种大型赛事,以及特色校园体育文化,都可以以轻松日常的叙事方式加以表现,引导校内外学生趋美向善。
其次,体育类高校辅导员和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掌握视频博客拍摄方法和技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亲自制作视频博客将所授内容融入其中,“如盐化水”,也可以制作视频博客的形式给学生设置问题、布置任务,将视频博客与课前导学、课中示范、课后实践等环节联系起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模式,更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对体育类高校学生的学情更具针对性、可行性。视频博客通常能够真实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便于辅导员和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
最后,体育类高校应大力倡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拍摄体育类视频博客,甚至打造学校专属的正能量视频博客“网红”。例如,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运动员,可以从自我的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特别是参与奥运会、冬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中赛场内外鲜为人知又值得挖掘的体育故事,他们是体育赛事的直接参与者、体育强国建设的见证者,更是奥运精神的承载者、体育文化的传播者。美国学者查特曼提出叙事主体呈现三种形态:缺席、隐蔽及公开。在以“网红”运动员为主体拍摄的视频博客中,其处于公开身份,具有主动传播的自我意识,能够起到引导和控制流量的作用,由于具备了较好的受众基础,其言论、观点、行为都将在社会中起到重要影响。当“体育仪式”、“体育事件”及“体育生活”以视频博客形式加以呈现,如运动会开闭幕式和颁奖仪式、学校培养的运动员夺冠等,其不仅在表达个人对国家的热爱,也会激发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有本校学生的归属感与荣誉感。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凭借自身专业特长,以视频博客形式向受众进行体育科普,甚至可以引领大众健身风潮。例如,滑雪专业学生可以亲身示范,向受众介绍滑雪要领和技巧,武术专业学生可以教授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导引养生功法。在录制短视频日志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复习了课内所学知识,提升了专业技能,同时也为倡导全民健身、宣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体育类高校学生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时常有机会作为志愿者亲历大型体育赛事。美国学者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指出,人们在社交场合往往是在“前台”表演,会依据情境和角色变化呈现理想化的自我,目的是给他人留下某种印象。而“后台”则相对私密,人们在这里可以卸下伪装,呈现自我真实的一面。志愿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志愿工作,将其呈现给受众,在“前台”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人设”,通过“后台”的剪辑等实现自我展演。这一过程不但满足了志愿者分享特殊生活经历的欲望,也满足了受众对赛事花絮信息的获取,使受众在愉快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
视频博客应与传统教育教学形式相结合,在体育类高校学生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官方平台、辅导员和教师,尤其是学生自身,都应该成为视频博客的拍摄主体。其内容更具独特性和吸引力,其故事更有温度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项目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主流媒体VLOG新闻的传播与创新研究”(编号:21XWE366)。
(作者刘晓男系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在站博士后。作者杨春会系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人文与社会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