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税数字游戏闹剧升级,中方缘何从容以对?|北京观察

2025-04-17 19:18:00

“245%” 又一出“数字秀”


当地时间4月15日,白宫网站甩出一份所谓“232调查事实清单”,称由于对美关税反制,中国目前面临最高达245%的关税,特朗普政府仿佛又在关税牌桌上掷出重磅筹码。


实际上,美方关税失去章法,朝令夕改如同儿戏。就在4月10日,特朗普以行政令的方式,将中国输美产品的所谓“对等关税”税率提升至125%。中方坚决予以对等反制,将美国商品进口税率提升至125%。


商务部16日点破玄机,发言人表示,这充分暴露了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已经到了毫无理性的地步。中方此前已就美单边加征关税多次阐明立场,对于美方这种毫无意义的关税数字游戏,中方不予理会。但倘若美方执意继续实质性侵害中方权益,中方将坚决反制,奉陪到底。


外交部发言人17日进一步回应指,中方此前已经强调,美方对华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经沦为数字游戏,在经济上已无实际意义,只会更加暴露出美方将关税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胁迫的伎俩。




直新闻注意到,美方这种一天一个说法的套路,在国际市场已被视作“政策儿戏”。美国社会内部也深受其害:美股不断暴跌熔断,超市囤货潮此起彼伏,企业与华盛顿激烈博弈——既担心高关税推高通胀,又怕失去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增长市场。



底气从何而来?


实际上,自关税战打响之初,中国就给出清晰态度: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4月9日,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重申了中方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一贯立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多次强调,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这不是第一次,中方已经不是‘新手’。”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表示,相比2018年的第一轮关税战,“时间已经倒向中国”。他指出,过去数年的贸易摩擦实践为中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促使政策工具不断充实完善。在他看来,中方的“底气”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优势带来全国一盘棋的动员能力:“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制度性优势。”余翔指出,面对外部冲击,中国体制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力,能在最短时间内统一思想、快速形成合力。“全国上下在大政方针上的共识,是我们能够稳住局面的重要保障。”


其次是超大规模市场,“14亿人口不仅仅意味着消费潜力,更代表着一个纵深广阔、韧性十足的内需体系”。他提到,近年来中方大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不断打通区域经济的“堵点”和“断点”,构建起更高效、更畅通的大循环体系。“这不仅让中国市场更大,而且更宽、更厚,为抵御外部冲击提供了坚实依托。”


第三,“中国是联合国认定的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余翔指出,在“卡脖子”风险面前,这样的体系意味着中国有能力实现产业内部循环、科技自主替代,不会被人“掐住命门”。


“2018年之后,中国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他特别提到,当前一批关键技术正在实现自主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这将是我们抵御关税战长期冲击的核心驱动力”。


不仅如此,针对高关税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消费压力,余翔也表示有信心。他分析道,随着政策工具箱不断充实,未来或将陆续出台更多对冲性政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低息消费贷款、下调社会融资成本、出口退税、税收减免等。“这类政策将直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市场注入信心。”


“所以,不论从制度韧性、市场潜力,还是科技硬实力和政策弹性来看,我们应对这场新的关税压力,确实有底气。”余翔说。



芯片再成靶心,美国“232 调查”难藏遏华企图


眼看一轮又一轮的关税施压对中国产业链撼动甚微,特朗普政府再度从芯片出招,直新闻注意到,此次白宫甩出的所谓“232调查”,是指美国商务部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规定的授权,对特定产品进口是否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进行立案调查。这项调查允许美国总统限制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产品进口。


根据14日美国商务部公告,美国商务部长已经根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启动国家安全调查,为进一步加征关税铺路。


紧接着,芯片巨头英伟达受到直接冲击。当地时间15日,英伟达发布通知称,美国政府于9日告知,该公司H20芯片出口到中国需要许可证,相关出口限制“无限期实施”。英伟达披露,这一新规将影响该公司共计约55亿美元的季度资金,涉及H20的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




据悉,早在2022年10月,美国政府就已实施了一系列芯片出口限制措施,且后续不断收紧,以阻止英伟达、AMD、英特尔等美国半导体巨头在中国销售其最先进芯片,迫使这些企业寻找变通之法。


此前,英伟达曾为符合美国出口规定而在中国市场开发定制芯片H20系列,去年2月份开始接受预订。作为“中国特供版”人工智能芯片,H20在训练AI模型方面不如英伟达其他芯片速度快,但在推理环节与其他芯片相比具有竞争力。


余翔认为,英伟达去年全球销售额中,有超过五分之一来自中国大陆。“如果美国进一步限制其高端芯片对华出口,毫无疑问将对英伟达自身形成实质性冲击。”


从短期来看,中国作为英伟达等企业的重要客户,一旦高端芯片供应中断,也确实会对国内部分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上下游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的趋势来看,余翔认为,美方的打压反而有可能成为中国芯片产业“破土而出”的催化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国之一。”余翔指出,即便无法从海外获得最先进的芯片,中国市场的刚性需求并不会消失,反而会反向促进本土企业加速自研、提升设计和制造能力。“当市场的渴望无法从外部获得满足,自主可控就是唯一出路。”


此外,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国产芯片研发和产业化的政策。余翔提到,从资金补贴到税收减免,从产业基金到人才引进,中国正为国产化营造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这些举措已经在推动一批国产芯片企业快速成长,未来还将激发更多潜力。”


“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余翔强调,哪怕中国芯片起步稍晚,但只要市场存在、政策到位,就会产生不断迭代升级的内生动力。“一旦突破关键节点,我们自己的芯片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能在特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一边高举“国家安全”大旗,一边挥舞关税和出口限制,美国正在将所谓规则当作单边工具反复使用。而对于已经历数轮“关税战”与“科技战”的中国而言,积累的经验、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与不断突破的科技创新,正是中方应对这一轮芯片攻势的信心所在。


“从市场到政策再到技术路径,中国芯片产业正迎来一次被动中的主动突围。外部遏制越激烈,内部动力越强劲。短期或是阵痛,长期定是重塑。”余翔说。



作者丨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