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请为孩子们设立阅读课

2025-04-22 04:39:00

【专家视点】

多年来,笔者强烈地感受到,全民阅读如果只在成年人中开展活动,而没有切实抓好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就会有舍本求末之弊。为此,我们要在青少年阅读方面下更大力气,让“书香社会”真正由理想变为现实。

有了阅读教学任务,应有课程予以支持

当前,中小学生阅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拥有相当的阅读量。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提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战略性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学生中学阶段应当阅读的30种中外文学名著后,学生课外阅读逐步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应予关注的内容。而中小学生阅读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是在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2017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秋季学期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后。至此,统编教材有了指定阅读书目和推荐阅读书目,中小学生开展图书阅读成为不可回避也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有了教学任务,就该有相应的课程予以支持。

在校园里,学生可通过读书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核心素养。但是,如果只是随意读书、凭兴趣读书,读也行、不读也罢,甚至只是为了备战中考、高考而针对题目内容进行阅读,整部书阅读却并没有“来真格的”,如何能实现上述目标呢?如果设立阅读课,阅读有规范有指导,读书有检查,结果有考核,学生就可以不断接近上述目标。

2023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开始对设立阅读课作出安排,青少年学生阅读逐步得到学校课程和教研的有力支持与推动。

传统阅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我国古代丰富的阅读教育传统,可以成为当下设立阅读课的重要借鉴。以朱熹的“读书六法”为例,“读书六法”要求读书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居敬持志、捉紧用力。学生阅读要想达到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晓之以理,通过教学实践切实去做。循序渐进,教师就要对学生阅读读物的选择有所指导;熟读精思,老师就应明确要求学生熟读好书,以此接触阅读的精髓;虚心涵泳,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和辅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切己体察,尤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判断实践与书本的关系,进行阅读与反思;居敬持志和捉紧用力,就需要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长期、持续、全面的培养,尤其需要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加强引导与督促。

设立阅读课,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量,破除以往“学生学语文等同于学语文教材,教师教语文等同于教语文教材”的积习。这也对教师们用好校园阅读的课外书提出了要求,让课外书成为教学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