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6.39亿元!李想的“年薪”高吗|封面车评

2025-05-07 09:08:00

□黄明君

五一大假后首个工作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2024年6.39亿元“年薪”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对此,封面新闻认为:这一数字不仅刷新行业纪录,更折射出传统制造业与新经济价值评估体系的碰撞,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向“价值创造”跃迁的缩影。

股权激励:市场化定价的杠杆效应

李想薪酬中6.36亿元为期权激励,触发条件是2024年完成50万辆交付目标。这一与业绩强绑定的模式,本质是资本市场对企业家价值的市场化定价。去年理想以50.05万辆交付量登顶新势力销冠,同比增长33.1%,连续9季度盈利,现金储备1128亿元,港股市值一度突破2300亿港元。从押注增程式技术到布局人工智能,其战略精准踩中产业变革节点。

相较传统车企行政化薪酬,新势力股权激励凸显“风险共担”。李想期权价值与其21%股权深度绑定,个人财富与市值联动。这种机制下,薪酬成为价值创造的“杠杆”——2024年理想111亿元研发投入中,50%用于人工智能,长期投入需股权激励支撑。

产业变局中的跨界人才定价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变革,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制造业。李想的高薪是市场对“跨界颠覆者”的定价:他将互联网用户思维注入汽车产业,5年时间让理想成为首个年销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打破BBA豪华车垄断。这种颠覆性创新,超越传统车企薪酬体系的衡量范畴。

行业对比可见趋势:特斯拉CEO马斯克560亿美元薪酬以期权为主,聚焦自动驾驶突破;国内零跑朱江明、极氪安聪慧等高管薪酬中,股权支付占比超90%。本质是对“战略型人才”的争夺——传统工程师文化难适应智能化竞争,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关键变量。

长期主义下的价值共生

针对“高薪侵蚀股东利益”的质疑,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净利润80亿元,同比增长124%,股东回报与薪酬同步增长。更深层价值在于李想的战略布局:通过构建“智能驾驶+智能空间+智能工业”AI生态,理想2024年完成18次OTA升级,新增174项功能迭代,创造远超短期利润的长期价值。

产业生态层面,高薪机制推动人才升级。理想的W.I.N合作文化带动宁德时代等供应商联合研发5C超充电池,其供应链模式成为行业标杆。这种“龙头带动产业链升级”,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规模优势”向“技术引领”转型。

产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李想的高薪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缩影。2024年中国品牌全球市场份额突破60%,理想商业模式获国际资本认可——其个人财富达50.9亿美元,位列全球富豪榜第497位,彰显资本市场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创新的信心。

示范效应重塑人才流动:传统车企技术骨干、互联网AI工程师涌入新势力,形成“跨界融合”生态。理想产品经理团队中,既有BBA工程师,也有百度、字节算法专家,这种人才结构优化,成为产业“换道超车”的核心驱动力。

在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节点,这笔高薪是市场对创新价值的认可、对战略决策的定价。当中国汽车需要颠覆性创新时,市场化激励机制正是激活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历史终将证明,产业变革的核心是打破常规的“价值重构”,而非“工资单革命”的分配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