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卖油郎”到“造油匠”——一桶茶油的产业跃升之路

2025-07-23 15:03:00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七月流火,走进位于中方县工业园区的怀化市新旺油脂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的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厂门外客商车辆正在排队入装金黄色的山茶籽等食用油,场面热闹。谁能想到,这个年产值达1.2亿元的现代化企业,6年前仅是怀化河西粮油市场里一家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油铺。

“现在一天的产量,抵得上过去卖半年的油。”不到40岁的公司董事长赵新旺抚摸着闪亮的不锈钢储油罐感慨道,自搞油脂加工后,公司经营的规模和效益发生质的蜕变,2024年食用油的加工和销售规模突破8000吨,纯收入600万元。

一块钱的倒逼:小商户的产业觉醒

怀化新旺油脂有限公司的创业之路始于一家小小的油铺。早年间,公司靠经营食用油买卖维持生计,但很快发现,彼时电商冲击,大品牌挤压,一年下来,一桶2.5升的油只能赚到一块钱,还不能及时回笼资金,赵新旺对未来产生了动摇。转机出现在参加市里组织的一次油茶产业考察,当他在广东看到金黄的茶油经过精炼设备变成澄澈的高端食用油时,突然开了窍:“我们山里到处都是油茶树,凭什么只能卖原料?”

回到怀化,赵新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关掉油铺,转型办厂。在市县政府“三通一平”等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他抵押了城里的两套房子,筹资2000万元,走进中方工业园,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建起一座整齐划一的茶油加工厂。投产当天,看着金黄的茶油从自动化生产线汩汩流出,赵新旺蹲在车间角落红了眼眶。这座占地近20亩的现代化工厂,拥有先进的茶油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更让他自豪的是,工厂采用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订单模式,让周边乡镇的油茶果收购价从每公斤0.6元涨到了0.8元。

干净整洁的智能车间(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摄)

如今,灯火通明的智能车间里,数台离心分离机24小时运转,机器仪表上实时跳动着温度、压力等多项参数,穿着白大褂的技术员们通过中控系统就能完成全部操作。赵新旺感慨:"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思维。"

三要素的跃升:传统产业的创新密码

在新旺油脂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会颠覆人们对传统榨油坊的认知: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籽香,却不见油渍污垢;工人们穿着无菌服操作,就像在要求严格的制药车间。更令人惊叹的是,公司投产仅三年时间,茶籽等食用油的年加工量超过8000吨,产品质量超过了省标和国标,成为我市优质油茶加工的标杆企业之一。

该公司生产的食用油(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通讯员 刘崇艺 摄)

“以前卖油是赚差价,现在做产业是靠创新出效益。”赵新旺说,公司这三年的跨越式发展源于该公司探索出的管理、质量、市场等三大创新密码。

创新管理炼就加工品质。在万吨级的生产车间里,该公司引进的5S管理系统正在高效运转。每个工位都配有智能终端,实时显示各项生产参数;高清摄像头组成的"天眼系统"实现生产全程可追溯,就连一粒茶籽的清洗时间都被精确控制在90秒。这套管理系统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5%,能耗降低30%,该公司2024年获得了“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四项认证赢得市场信任。在实验室里,质检团队正在对最新批次产品进行第20项检测。该企业先后投入150万元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建立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管控体系。四项国家认证的获得让产品身价倍增: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打开销售通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提升产品溢价3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赢得高端商超入场券,环境管理体系则敲开了国际市场大门。这些证书背后,是该企业将质量标准从"符合国标"提升到"走向欧标"的执着追求。

上下融合开拓全新市场。在加工上游,该公司针对孕妇、儿童、中老年人及城市和农村等不同群体和区域,开发出了5个品牌的系列产品,减少茶油产品的同质竞争。同时,该公司还与世界500强丰益国际集团旗下的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食用油代加工战略合作,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国际化的经营视野。在销售下游,运用京东、拼多多等云平台建立自营店,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大中城市布局60余个经销商,并在学校、医院、工厂、社区和街道等建立了210余个稳定客户,该公司效益连续三年以年50%的速度增长。

“从卖茶油到卖品牌,从拼价格到拼价值,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赵新旺表示,下一步将再投资1000万元建设精深加工项目,开发适应大健康需求的茶油高端产品。在这个曾经的“卖油郎”看来,关键是要工业思维提升品质,用市场思维打造品牌,用创新思维开拓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