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6岁女童手指被夹断,家长索赔14万!幼儿园:精神赔偿“无依据”,支持走法律程序

2025-08-08 09:12:00

“妈妈,我的手疼……”6岁的小玉(化名)躺在病床上,右手食指包裹着厚厚的纱布,苍白的脸上挂满泪痕。两个多月前,她在幼儿园排练节目的间隙,手指被同学无意间抬起的折叠桌椅夹断,指尖连甲床一起撕裂。如今,手指虽已接上,但孩子却像变了一个人:从前爱跳舞的她,现在一听到音乐就捂住耳朵,夜里还会突然惊醒发抖。

一、4小时手术与7天“马蜂窝”治疗

6月5日,歙县某幼儿园的阶梯教室里,小玉帮同学小南(化名)拿水杯时,右手搭在折叠桌椅的转轴处。小南未注意到,抬起桌板瞬间,小玉的食指末节被硬生生夹断。

事后翻转折叠椅的椅面,模拟事发场景。图/受访者提供

“骨头外露,断指苍白无血运。”杭州骨科医院的诊断书上,冰冷的术语记录着这场意外。当晚9点到凌晨1点,医生花了4小时才将断指接活。术后7天,小玉每天要在左臀部注射3针抗凝药物,“打得像马蜂窝一样。”父亲邵先生声音发颤。

小玉的《出院记录》。图/受访者提供

二、心理创伤:从“舞蹈之星”到捂耳躲噪音

出院后,小玉的奖状“舞蹈之星”还贴在墙上,但她再也不敢跳舞了。心理咨询评估表显示,她出现“构音障碍”“焦虑敏感”,甚至因恐惧空调外机噪音而蜷缩。

“以前听到音乐就蹦跳,现在同学念书声大点,她就捂耳朵。”母亲红着眼眶。医生建议每周一次高价心理治疗,但40分钟1000元的费用让家庭难以承受,仅做一次便中断。

图片素材与事件无关(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三、14万索赔拉锯战:8万精神赔偿僵局

小玉家长提出14万元赔偿,含5万余元医疗费和8万精神抚慰金。教育局协调后,校方与对方家长同意先行赔付医疗费52,622元(保险覆盖部分),但8万精神赔偿成争议焦点。

“无伤残等级,精神赔偿无依据。”教育局回应。幼儿园则称已追加1万“人文关怀金”,但8万诉求“无法可依”,建议走法律程序。家长坚持:“孩子心理创伤是事实,谁负责?”

事发后,校方多次上门慰问,折叠桌椅经检查“无破损”。但小玉的哥哥在政务热线写下诉求:“妹妹的伤疤能愈合,可她捂耳朵的手,谁来松开?”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