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足下”不就是脚底下的意思吗?古人为什么把它当做对别人的尊称

2024-08-09 15:02:32

在中国文化里,对别人的尊称一般用“足下”,比如写书信一般就用这个词替代“您”。

“足下”原来还是对皇帝的尊称。

类似的词汇还有“陛下”是用来称为君王、“殿下”是用来称谓太子、“阁下”有点类似“足下”但不能称谓君王。

这些词汇,尤其是这个“足下”,怎么说都是“脚下”的意思,无论是“你的脚下”、还是“我的脚下”,都不是一种敬意语境,用于自称还好,怎么就被古人定义为对别人的恭称了呢?

(一)

说法之一:与晋文公和介子推有关

战国时期,晋文公重耳患难之时,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九死一生。

他在逃亡的路上,只有家人介子推和寥寥几个亲信冒死跟随并保护着他。

有一天,已经几天水米未进的重耳几乎要饿死在路上了。介子推悄悄走到一个僻静处、用尖刀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用来做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充饥,才救活了他一命。

当时,重耳还问介子推从哪里找来的肉,味道吃起来还不错。介子推只是苦笑着说刚刚捡到了一只野兔。但他哪里注意到介子推一瘸一拐的伤腿。

后来,重耳做了晋国国君,遍赏有功之臣,却偏偏忘记了割股奉君的介子推。

过了很长时间,重耳才想起他的疏漏。但介子推却执气不受封赏,当重耳派人来找他时,他带着自己的老母亲逃进深山躲避。

于是,重耳决定放火烧山,本想用这种方法吓唬介子推,逼他出来受封。没想到,介子推更是一个“一根筋”,他宁可同自己的老母亲被大火烧死,也始终没有出来见重耳。

后来,大火熄灭,介子推母子相拥被烧成了焦尸。重耳到了现场,看到了这惨烈的一幕,悲痛不已。让人把介子推母子抱着的一棵柳树砍下,回去做了一双木屐,每天穿在脚上,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介子推。

后来,人们就用“足下”代表自己最尊敬、最思念的人。这也是“足下”这个词最早的来历。

但是,我总觉得这个解释还是有点牵强,怎么说也感觉是把最尊敬的人“踩在脚下”的意思。

所以,当我看到第二个解释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

(二)

说法之二:我不敢仰视您的尊容,只敢看到您的脚下

还有一种解释,是用处于卑贱地位的自己的视角、来看处于尊贵地位的对方来说的。

足下,意思就是,尊贵的您高高在上,而我,只能匍匐在阶下,抬头只能仰望您的脚底。甚至可以更谦卑的解释为,我是被您踩在脚下的人。

同样,陛下、殿下、阁下,也是以自己的视角看对方的意思。

但是,这个说法仍然是有些牵强,怎么说都感觉不符合我们传统的语言习惯、不像尊称。

(三)

结语

不管我们是否接受,“足下、陛下、殿下、阁下”这些尊称别人的词汇已经约定俗成,不可更改。

也许,这是中国汉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发生的微小变化。

也许,还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历史典故,等待以后更加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