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经营主体稳居全国首位,广东经济如何永葆活力?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拉开序幕。中美贸易战的硝烟背景下,广交会展馆门口客商排起的长龙,无疑折射出全球客商对中国、对广东的坚定信心。
除了外部资本的看好,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样关键。不久前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五经普”数据中,有一组指标恰恰是广东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佐证:全省活跃经营主体稳居全国首位;法人单位总量占全国近七分之一,远超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企业营收实现显著增长。
经济普查数据
坚定扎根广东发展的经营主体数量稳中有增,更加彰显广东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在广东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创新环境下,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正是广东GDP连续36年全国第一的底气所在。

经营主体成长快、活力强
第五次全国普查将2023年的数据与2018年进行了对比。这五年里,广东经营主体的发展呈现三个鲜明特征——
数量更多。2023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65.90万个,比2018年末增加153.2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下同)49.0%;个体经营户813.47万户,增长57.2%。广东法人单位总量占全国近七分之一,分别比江苏、山东和浙江多175.2万个、187.4万个和237.9万个,总量稳居全国第一。
成长更快。这五年里,广东的企业数量在各类单位中的规模和占比不断增长,营业收入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增加149.27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52.7%,高于所有单位增速3.7个百分点;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92.9%,增加2.3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92万亿元,增加17.78万亿元,增长50.6%。
活力更强。各类经济成分的企业齐发展,为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末,广东共有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单位419.54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60.0%,占全省企业法人单位比重97.0%,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比重超六成。

同期,全省共有外商控股企业法人单位2.49万个,比2018年末增长76.2%,是各种企业控股类型中增速最快的。
事实上,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底,广东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已达1904.88万户,比2023年末又净增98.19万户,同比增长5.43%,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众望所归的“最佳口碑”
为什么这么多的经营主体坚定选择广东,并且都能在广东实现快速的增长?
不久前全国工商联公布了“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广东已连续4年获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这个“最佳口碑”可谓众望所归。近年来,广东持续“出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广东印发实施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制造业降成本10条”“技改10条”“科技金融15条”等一系列惠企政策。
不久前,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此后,广东多次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会。企业家们惊喜地发现,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总是能够在后续出台的政策举措中得到回应。
广东还将建立省、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同志一对一直接联系企业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
如今,广东已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7.78万亿元。

培植好发展的沃土,才有了广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各类经营主体在广东茁壮成长,共同托起了一个经济社会繁荣、活力动力充沛的新广东。
1900多万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扎根广东,一起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配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广东还坐拥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对于企业而言,这本身就是最具诱惑力的吸引因素。有企业家表示,在深圳,要制造一台手机,95%零部件可以在1小时的范围内配齐。
向新图强才能以质取胜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今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3710个,增长60.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5%,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56644.11亿元,增长21.2%。
数量庞大的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群体,成为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在第137届广交会的服务机器人专区,赛特智能、里工智能等机器人等广东机器人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借助广交会平台,把中国、广东的先进机器人产品输出海外,让各国人民都能充分享受到中国智能制造的创新成果。
如今,全国每10台工业机器人就有4台“广东造”,广东生产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品热销海外,近年来更涌现了机器人“七剑客”等典型企业样本……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其投入强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投入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指标。广东制造业企业的亮眼表现,同样离不开研发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
“五经普”数据显示,在2018—2023年间,广东省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增长13.4%,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增长48.0%。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的R&D经费支出占比从2018年的54.3%增长到了2023年的60.7%,提高了6.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3.57%,比规模以上制造业平均水平高出1.60个百分点。
在广东,产业与科技创新互促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全省经济增长注入了充沛的新动能。
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作者】 黄叙浩;黄应来
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