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辛平:平凡微光照亮乡村健康路

2025-04-29 12:33:00


从青葱少年到饱经风霜的医者,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龙交乡下庄河村卫生室村医辛平总是奔波在出诊路上,日复一日、早出晚归。他不仅守护了村民健康,更成为他们对抗疾病的精神支柱。他似平凡微光,照亮了健康乡村之路。





健康报:您的微信朋友圈记录了您早出晚归的生活。请您讲一讲,平时普通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您是如何坚持下来,毫不懈怠的?


辛平:村里老年人比较多,大多腿脚不便,需要上门服务。我每天早晨6点之前起床,简单收拾一下,吃过早餐,就开始一天的出诊工作。我有时候翻山越岭,有时候去山沟里,一天能跑8个村,平均一天看十四五名患者。


每次出诊,我都随身携带3个包,包里装满了诊疗物品。出诊包的使用寿命大概是一年时间,不是拉链坏了,就是被磨破了。从27岁开始,我骑摩托车出诊。我们那里的一些坡道非常陡,让我练就了很好的骑行技术。我现在使用的是一辆电动摩托车和一辆燃油摩托车,每天两辆车换着骑。电动摩托车是去年清明节后购置的,到现在已经行驶了上万公里,跑出了很多人几年才会跑出的路程。很多老乡熟悉我骑电动摩托车的习惯,我一进门,就帮我给电动摩托车充上电。看诊结束,我就又赶往另一户人家。除了给老年人送医送药,我还经常帮他们采买生活物资、取快递。


每天回到家,已经是晚上六七点。之后,我开始整理第二天要用的药品,回答村民们的咨询,一忙就到了深夜。


小时候,我见过家人生病的场景,既害怕又难过。有一次,弟弟胃痉挛,疼得大哭。后来,父亲鼓励我学医,希望我可以为乡亲们祛除病痛。后来我回村当村医,村里有许多患者需要我,给我勇气一直守护他们的健康。


在与患者们的日常接触中,我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给他们看病,更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能够给他们带去对抗疾病的信心。


健康报:在从医路上,您遇到过哪些难题,是如何克服的?有哪些事情让您印象深刻?


辛平:我以前是一个特别胆小的人。刚做村医时,我还很年轻,害怕走夜路,每次夜里出诊都战战兢兢的。乡亲们知道了,有时候会送我一程。后来,我慢慢克服了恐惧。现在半夜一两点出诊,也丝毫不害怕。


我会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在他们人生最后的旅途上,为他们减轻痛苦,带去抚慰。一名88岁的老人令我印象深刻,他患有心衰,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吃不下饭、身体浮肿、呼吸困难……他的家人把我叫过去,老人紧紧拉着我的手,目光令我动容。我为老人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服务和照料。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他的家人为了感谢我,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


很多老人病情危重时,我都竭尽所能为他们减少痛苦。有的老人尽管身体已无法动弹,但见了我会说“见到谁也没有见辛平亲”,我听到后心里暖乎乎的。


健康报:这些年,您看到基层医疗发生了哪些变化,乡村医生面临哪些新挑战?


辛平:随着居民健康需求愈发多样,乡村医生也要与时俱进。


近年来,龙交乡试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现在的村卫生室,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分开”,药品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配送。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村卫生室每年组织健康体检,增强了村民主动关注健康的意识。


最初,村民们对常规体检有些抗拒。如今,他们每年都会主动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参加体检。通过体检,有些村民及早发现了疾病并进行了有效干预,避免了小病拖成大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医疗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也对乡村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更加注重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与此同时,我积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成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健康教育等工作。


健康报:荣获“白求恩奖章”,您最真实的内心感受是什么?


辛平:得知荣获“白求恩奖章”这一消息时,我有些不敢相信。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乡村医生,做着最本分的工作。这枚奖章凝结着党和国家对我们乡村医生群体的高度关心和关爱,对我来说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白求恩精神为指引,继续用仁心守护生命,用爱心温暖乡邻,让医疗服务化作乡亲们触手可及的幸福。


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孙韧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4Z4OJ5LU】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