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上调存款起存金额,违反规定吗?
有银行将定期存款的起存点提升至一万元,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条例的规定呢?
——《金融时报》网友“四十不惑”
金融时报社答网友:
同样是3年期的定期存款,为什么有的银行只需要50元起存,有的银行却要求1万元起存?
近日,本报刊发了关于“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的新闻,牵动了不少储户的心弦。在读者留言中,很多储户针对存款利率的变化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位来自河北、网名为“四十不惑”的读者对定期存款的起存金额产生了疑惑:“有银行将定期存款的起存点提升至1万元,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条例的规定呢?”
储蓄存款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银行业务。我们相信,不少储户也曾产生过和网友“四十不惑”相似的疑问,包括但不限于:为什么在不同地区的同一家银行办理相同的存款业务,存款利率和起存金额会有差别?为什么不同银行同一期限的存款产品利率及起存金额也不一样?为了帮助这位读者朋友答疑解惑,记者咨询了不少业内权威专家。
《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储蓄管理条例》对存款利率、计息以及提前支取等情况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或严格的规范,但并未对个人定期存款的起存金额作出强制性限制。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有权自主设定定期存款起存门槛,相关行为并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制度条例。
实际上,在银行储蓄业务中,起存金额的设定一般会根据客户选择的储蓄类型以及各家银行的政策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绝大多数银行的活期存款会象征性地设置为1元起存,而大部分定期存款产品通常为50元起存,针对部分高利率的特色存款或协议存款,银行也会设置更高的起存金额,如500元、1000元甚至1万元。
记者也发现一个规律,通常来说,存款产品的利率越高,起存金额门槛也会相应提高。比如,在北京地区,某银行50元起存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7%,而1万元起存的利率为2.2%,两者相差了50个基点。
同时,对存款产品起存金额的调整,也反映出银行及时响应金融市场需求变化、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一种经营策略。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利差不断收窄趋势之下,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分定期存款产品的最低起存金额,可以压缩一些小额存款客户,将有限的定期存款资源向更优质的储户倾斜,更好满足此类储户的需要,这也有助于银行适当控制定期存款成本、压降负债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储蓄存款产品都能由商业银行自主商定起存下限。根据《通知存款管理办法》,个人通知存款的最低起存金额为5万元,单位通知存款最低为50万元;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投资人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设置为不低于20万元。
如何更加合理配置资产需要理智也更需要智慧。一方面,储户要避免盲目追逐高息而忽视资金的流动性,将过多资金投入长期限的定期存款中,如果在到期之前提前支取,银行通常会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利息,储户可能会损失较多的利息收益;另一方面,在选择存款产品时,除了关注起存金额,储户还要综合考虑利率水平、储蓄期限、支取灵活度等因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产。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