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首例! 重庆医生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术

2025-05-09 18:49:00

术前准备工作完成。 新桥医院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 通讯员 陈蔷)“谢谢医生,让我摆脱了10年的疼痛。”5月9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执行援藏代职任务的张瑗教授,近日带领当地医院的骨科医生,通过操作国产全骨科手术机器人,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型全膝关节置换术。

69岁的藏族老人欧珠(化名)常年受双膝疼痛折磨,右膝严重内翻畸形伴骨缺损,步行百米即需歇息。张瑗介绍,如果对老人实施传统手术,则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患者骨骼“塌方式”缺损,假体匹配难度倍增;二是医生需克服高原反应,设备需在低压低氧环境中稳定运行;此外,生物膝标准严苛,截骨误差需小于1毫米,压力失衡将导致假体寿命骤降50%。

患者术前CT 。 新桥医院供图

面对这些挑战,张瑗与当地医院专家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制定了创新性手术方案,通过国产“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三维重建患者膝关节结构,智能匹配最佳生物膝假体型号及截骨角度。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机器人辅助完成高精度截骨,将骨损伤降低至1毫米厚度以内。同时,通过结合压力垫片实时监测关节间隙压力,确保假体受力均衡。团队还通过配套重庆市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重点项目研发的力感知系统,实时调节膝关节内张力误差至1牛顿级,还原健康膝关节力学环境。

该手术全程仅耗时2小时,患者出血量少。术后当天,患者就能下床并负重行走,步态平稳,这也刷新了高原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速度纪录。

“传统关节置换如同‘手工定制’,严重依赖主刀医生的经验,而机器人技术实现了‘工业级精准’,每一步操作都有毫米级数据支撑。”张瑗介绍,三项技术协同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假体生存率,打破了高原骨科手术中骨骼缺损修复难、环境干扰大、精度要求严苛三大技术瓶颈,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骨科技术在高海拔复杂医疗场景中实现突破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