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丨“家门口”来了“国家队”医疗专家
张师傅出院了!
这个好消息,很快在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传开了。一位参与远程会诊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感慨:“这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是‘基层识别快一秒,上级支援近一程,顶级资源下一层’的生动实践。”

位于昭通市的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外景。昭通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1个多月前,55岁的建筑工人张师傅在昭通市盐津县的工地上干活时,突然感到剧烈的胸痛。工友将其送至当地卫生院后,医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然而,因医疗条件有限,当地卫生院无法进行手术。急性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120分钟,情况紧急,怎么办?
随即,盐津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启动绿色通道,救护车拉着张师傅一路疾驰到盐津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快速响应,打通了他闭塞的血管,但挑战也接踵而来——
张师傅大面积心梗、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盐津县医院迅速向四川、云南两省有能力救治的医疗中心发出紧急会诊信息,但专家看着眼前的病例纷纷摇头叹息。此时的张师傅已是命悬一线,“如果转诊,他的存活率会低于10%。”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执行主任宋万永说。
生死攸关之时,位于昭通市的滇东北中心医院及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云南阜外医院”)专家团队接到消息后,迅速联动了北京阜外医院会诊,最后决定由云南阜外医院派驻滇东北中心医院的专家联合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共3名医生赶赴盐津。
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营救就此展开——北京阜外医院、云南阜外医院、滇东北中心医院与盐津县人民医院迅速搭建起“云端手术室”。专家们借助远程医疗与一线医生并肩作战,通宵达旦开展手术,不仅挽救了张师傅的生命,也为其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宋万永介绍,这靠的正是滇东北中心医院这个枢纽,一头连着基层卫生院,一头接着一线城市的顶级专家,让偏远地区的急重症患者不用奔波也能搭上“救命快车”,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为本地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资源。

位于昭通市的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住院部。受访者供图
破解民生之痛,让“专家来一次、技术留一方”
云南地处西南地区,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昭通曾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等痛点更为突出。”滇东北中心医院院长黄云超说。
为破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之痛,云南获批建设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了滇东北、曲靖、滇南、滇西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重点针对地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转外就医集中的病种加强专科能力建设。
作为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较早投入运营的医院,滇东北中心医院自2022年7月以来,开展高难度诊疗技术60余项、区域新技术项目10项,引入新技术、新项目184项,填补了大量的技术空白,可诊疗病种增加至1520个。其中,可诊疗重大疾病1471个,占总诊疗病种的96.78%,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市”,3000余名长期在外就诊的重大疾病本地患者返回昭通治疗。

在滇东北中心医院住院部,护士正在工作。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血液科17岁白血病患者乐乐(化名)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于2023年6月确诊白血病,次年2月在北京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了排异反应,不得不频繁往返昭通和北京。
“每周都需要到医院验血,如果继续留在北京,工作被耽误不说,还得租房,家里根本无法顾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曾让乐乐妈妈一筹莫展。
一个偶然机会,乐乐一家得知“家门口”的滇东北中心医院血液科能开展相关治疗,将信将疑来到这里,却有了意外之喜。“这里的医生与北京的医生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根据乐乐情况定制治疗方案。即使是在急需的药物短缺时,科室也会尽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我们争取。在这里看病,不仅节约了成本,医护人员还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乐乐妈妈流下感动的泪水。
今年中考,与病魔斗争而两年未能踏入校园的乐乐考了640分。“他的乐观、自强,也感动着科室的医护们,他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血液科主任邱迟娥动情地说。
“看好病的关键在于医疗技术,要让专家来一次、技术留一方。”黄云超说。为了创建“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滇东北中心医院以国家队技术标准为纲,请派驻专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在临床一线“手把手”带教,让享受到优质医疗成为群众身边的“家常便饭”。

云南省昭通市滇东北中心医院住院部内的留言墙。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最初专家们在开展手术时,不敢放手更不敢‘放眼’,到现在能放手而不‘放眼’,本地医生成长非常快。”宋万永称赞道。作为云南阜外派驻滇东北中心医院的专家,他负责建设、管理区域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心完成第一台心脏外科手术,2024年心脏外科手术量增加了250%,血管外科手术量增长了167.57%。”
据了解,2024年,云南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心血管病、呼吸区域医疗中心主要业务指标年均提升10%以上。滇东北中心医院成功立项39项科研项目,获批立项云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实现科研领域省级项目零的突破……“我们要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为区域内的千万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黄云超说。(陈键、朱红霞、程浩、蔡树菁、曾智慧)